本報訊(記者 凌欣煒)近日,蘇州市園林檔案館征集到《元魏國公松雪道人趙王孫法書七種》拓本一冊,共56個筒子頁,包括《蘭亭集序》《蘭亭十三跋》《陰符經》《道德經》等。該冊表面已有明顯的蟲蛀痕跡和水漬,據(jù)墨色、裝裱、拓工等細節(jié),初步判斷為清代舊拓、民國原裱,其所對應書條石,現(xiàn)存于留園的敞廳、還讀我書齋后廊東壁等處。
清乾隆年間,葛正笏所撫《任聚堂法帖》一至八卷,今已不全,其中部分法帖經嘉慶時留園園主劉恕整理補充,取名為《宋明賢十家書二卷》及《元魏國公松雪道人趙王孫法書七種》,元魏國公松雪道人趙王孫即趙孟頫。
蘇州市園林檔案館館長倪樂賢介紹,經與留園書條石實物、館藏拓片對比,該拓本的部分文字更為清晰,反映了更早時間段的書條石面貌,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,進一步補充了館藏書條石拓本的種類與內容。
書條石多為青石,石上鐫刻著歷代書法名家的詩詞名篇或書信墨跡,是蘇州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它的產生源自私帖的盛行,自帶文人屬性的園林主人熱衷于收集歷代名家法帖的拓本、名人卷冊、書札真跡等,并延請當時的刻石高手摹刻,拓印傳世。為傳神,捶拓不易磨損,這種金石與書法的結合漸成流行之風,形成了園林特有的書條石文化。
園林碑拓是蘇州市園林檔案館的特色檔案。長期以來,園林檔案館積極挖掘線索,與蘇州古舊書店、古玩藏家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,進行專項征集;持續(xù)關注舊書網、數(shù)據(jù)庫等平臺,與圖書館、博物館等單位增強館際交流,多途徑獲取價值突出的檔案資料信息,并建立起書條石專題檔案,注重館藏檔案資料的系統(tǒng)性和完整性。
目前,館內有拓本56冊,其中最早的為清代光緒壬午(1882)年由南金珍拓印的《五百名賢像贊碑拓》。此外,園林檔案館保存有蘇州各園林、風景名勝區(qū)的拓片計9184張,書條石拓片與園林內實物一一對應。為充分利用這些寶貴資源,近年來園林檔案館在廣州、成都、北京、上海、太原等地開展蘇州園林書條石拓片全國巡展,編研出版《墨香書條石》《鐫拓留痕——蘇州園林書條石精編》等書籍,極大地提高了蘇州園林書條石的知名度和影響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