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州的桂花開了,不少市民走出家門深吸一口氣,尋花打卡。如果賞桂花帶給我們的是視覺與嗅覺的雙重享受,那么以桂花為材料制成的創(chuàng)意擺件、美食,更是為秋天平添一份甜蜜——善于發(fā)現(xiàn)美的“老蘇州”擺出了屬于這個時節(jié)最美的“桂”氣!
“老蘇州”曬桂花手作
留住丹桂時節(jié)的美
連日來的秋雨,讓枝頭的桂花在雨水洗禮下更顯清新脫俗,卻也無奈散落一地。面對這滿地的桂花,姑蘇區(qū)雙塔書畫協(xié)會成員吳加珍心生靈感,決定創(chuàng)作一幅“秋日桂花圖”留住丹桂時節(jié)的美。
她細心地在蘇州公園里收集一些落在石凳上、地面上,但仍保持清新姿態(tài)的桂花?;氐缴鐓^(qū)后,她提起畫筆,在宣紙上勾勒、渲染,最終畫出一幅生動的桂花圖景,每一瓣花瓣、每一絲花蕊都栩栩如生,仿佛能聞到陣陣花香。大公園社區(qū)網(wǎng)格員周丁安被這幅畫作深深吸引,靈機一動,將吳加珍的畫作精心裝裱,然后在相框邊緣處撒上新鮮的桂花花瓣,湊成一幅栩栩如生的“秋日桂花圖”,讓人愛不釋手。周丁安還將剩下的桂花花瓣融入香薰蠟中,做成一個個精美的桂花香薰蠟牌。這些蠟牌不僅具有觀賞價值,還散發(fā)著迷人的香氣,為生活增添一份溫馨與浪漫。
不止如此,位于大公園社區(qū)內(nèi)“錦繡坊”的裁縫們,也不甘心錯過這份美好。心靈手巧的她們利用桂花的形態(tài)和色彩,應(yīng)景地制作了一系列桂花盤扣,將桂花的韻味與中華傳統(tǒng)服飾完美融合,為顧客增添別樣的風(fēng)情與雅致。
釀造桂花美酒
收獲秋日獨特儀式感
彌漫著的桂花香,不僅勾起了人們的秋意,更是吸引大家走到街頭巷尾,品一品桂花飲,嘗一嘗桂花味。在雙塔街道錦帆路社區(qū),“老蘇州”們饒有興致地聚在一起,釀制應(yīng)景的桂花酒。
第一步便是采摘新鮮的丹桂。此時的丹桂色澤鮮艷、香氣撲鼻,是釀造桂花酒的上佳之選。采摘回來的丹桂,要經(jīng)過細細篩選、清洗與擦干,然后去除花梗、雜質(zhì)與不完整的花瓣,保留那些飽滿、色澤均勻的桂花。
洗凈后,大家將桂花鋪展在干凈的紗布上,自然晾干,避免陽光直射,防止桂花變色或失去原有的香氣,然后將晾干的桂花和老冰糖一起放入事先準(zhǔn)備好的玻璃瓶中,倒入高度白酒。
“老蘇州”常說,一瓶好的桂花酒,三分在桂花,七分在酒。所以通常要選用50度以上的純糧釀造白酒,密封瓶口,以此更好地提取桂花的香氣與營養(yǎng)成分。最后在瓶口處記錄下炮制日期,過陣子便能品嘗到自己親手釀造的桂花美酒了!釀好的桂花酒色澤金黃、清香四溢,喝上一口,既有酒的醇厚,又有桂花的香甜,令人回味無窮。
“等待桂花酒釀成的過程,對我們‘老蘇州’來說,是一種甜蜜的期待。那一口佳釀,不僅是對味蕾的滿足,更是一種秋日獨特的儀式感。”參與者樂呵呵地說。
到“金桂弄”拍照打卡
吸一吸“桂”氣
這兩天,雙塔街道錦帆路社區(qū)轄區(qū)內(nèi)的一條街巷,人流如織,諸多年輕人帶著桂花拿鐵、桂花奶茶等周邊,專程來到這條名叫“金桂弄”的巷弄拍照打卡,笑言“吸一吸‘桂’氣”!
在金桂弄住了30多年的“老蘇州”告訴記者,金桂弄過去叫“桂花弄”,因為蘇州有多條桂花弄后來更名為“金桂弄”,如今金桂弄16號還保留著一棵桂花樹。
對此,吳文化學(xué)者、著有《蘇州街巷文化》一書的潘君明告訴記者,桂花盛開,濃香撲鼻,采集后可制成香料,作為佐餐之用。過去,蘇州人家特別喜愛種植桂花樹,黃色花簇的叫“金桂”;白色花簇的叫“銀桂”。因為桂諧音“貴”,有富貴之意,所以,蘇州巷名取“桂花弄”的有很多。“像錦帆路附近的金桂弄、馬大箓巷附近的桂香弄、小太平巷附近的丹香巷等,過去都叫‘桂花弄’。”足見小小桂花的背后,不僅藏著蘇式生活美學(xué),也折射著諸多街巷文化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