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訊(記者 葉永春 實習生 彭瑰)小區(qū)旁的休閑公園里,五把椅子被人占了三把,且長期不見人動身,這讓平日里愛到公園休閑聊天的大伯阿姨們坐不住了。他們怎么到公園里安了家?是不是有什么地方需要幫助?大伯阿姨們各自猜測,并希望有人幫忙溝通溝通。
大伯阿姨們說的休閑公園,在吳中區(qū)吳中汽車站旁,緊靠著一條河道。河岸邊樹木青蔥,樹底下長著細草,草坪前設置了一排長椅,大伯阿姨們都愛去那打發(fā)時間。
可如今,這一公共區(qū)域卻變成了“私人住宅”:一頂帳篷搭在了綠化帶中間,帳篷旁的樹干上,掛著塑料袋、衣服和晾衣架。帳篷內鋪著被褥,一名上了年紀的男子在內呼呼大睡,而鞋子、紙盒、酒瓶等分散在帳篷四周,杯子、礦泉水等則放在了長椅上。帳篷一旁,一把長椅也被占用了。這里,一名年輕男子裹著一層棉被,直接將長椅當成了床鋪,行李隨意堆放在四周。
最近,大伯阿姨們看到,又有第三位來公園安家了。這三位“舍友”的“入住”,讓公園休閑空間大為縮減。“本來大家喜歡坐在椅子上聊聊天的,現(xiàn)在都不敢過去了。”家住附近的張大伯說。
接到反映,“96466記者幫辦”欄目記者到現(xiàn)場了解情況。當問到是否需要幫助時,大白天在長椅上睡覺的年輕男子卻直言“想睡就睡,挺好的”,沒有什么地方需要幫助。睡在帳篷中的男子則稱,自己因家庭情況復雜,已外出很久了,暫沒地方去,便在公園就地安家。
對三位在公園安家的男子,周邊居民起初以為是“露營愛好者”,但時間一長就感覺不對勁。不過,大多數(shù)人選擇“理解并尊重”,還有人主動上前關心,提出幫他們介紹工作,但他們不為所動,依然長時間住在公園內,時間長的已有半年。
眼看天氣轉涼,大伯阿姨們希望三位男子多為自己和家人著想,早日讓生活步入正軌。